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官网

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希望工程在线>公益新闻>详情

帮助一个教师,等于帮助一百个孩子

来源:钱江晚报 发布时间:2006-12-09 11:12:16 打印 字号

  帮助一个教师,等于帮助一百个孩子百万元助教:一个杭州人反哺教育的自觉行为

  本报讯河南省民权县胡集乡丁嘴小学校长毛献新,上周刚刚在杭州结束了“中国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高级研修班”第二期培训。这是他教书16年来第一次走出农村参加的正规培训,以他每月900元的全部收入,以前出门进修的事想都不敢想,是杭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圆了他的深造梦。

  今年9月,杭州一位企业家出资100万元,用来资助包括毛献新在内的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100名农村教师免费来杭培训。

  政府以外的民间力量,正在杭州汇聚成一股暖潮。这是记者昨天在杭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童富勇案头看到的一份“中国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书”。

  资助——“我曾当过教师”

  为什么要拿出自己的血汗钱培训乡村老师?这位曾做过教师、不愿露面的企业家说,我帮100个孩子就只是100个孩子,如果我能帮100个小学老师的话,一个老师至少影响100个孩子,就有可能改变1万个孩子的命运。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不是因为自然资源不好,在于缺乏开发资源的人;而擅长开发资源的人,要靠老师来启蒙、培育。”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要再帮助1万名农村教师提升专业素质。如果这1万名农村教师,在农村能教育好、培养好100万个孩子,那么就有了100万个改造农村的带头人,那中国就有希望了。”

  童富勇用4个“新”概括了他和这位企业家共同的理想:新教师、新农村、新陶行知、新事业。

  机会——“我原以为是骗人的”

  今年7月,杭师院接受委托后很快通过报纸、网络等发布了免费培训的消息。当一些老师接到入学通知时,他们怀疑这是不是天方夜谭?江山大陈乡中心小学胡玉荣接到通知书的那一瞬间,感觉很不可信,天下哪有这般好事?“教导主任戏称,可别让人给骗去卖了呀。”她忐忑不安,直到来到杭师院,见到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那一刻,她才相信,这一切不是谎言。

  进入杭师院后,老师们得到了最高待遇:住进套房,宾馆用餐;书上的教育专家、全国教学一等奖获得者“从天而降”;杭州最好的小学由他们听课或上课……富阳高桥镇老师李益红觉得激动和感恩充斥着她的大脑,这几天像做梦一样。

  “我从未有过如此的充实,恨不能把一天分成两天过。”

  改变——“发现自己像个文盲”

  杭州学军小学“一日游”让老师们大吃一惊。桐庐教师钱晓燕说,学军小学优秀的设备和师资,是农村小学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无法达到的。

  然而更重要的在于理念。毛献新发现他来到杭州后成了“文盲”,不会用电脑,杭州老师讲得眉飞色舞的新课程教育,他却一知半解,羞于启齿。

  龙泉市塔石乡老师瞿巧华说,他们习惯了板着脸孔训人,树立教师的威严,来到杭州学校才发现,微笑也是一种教育。

  常山县球川镇老师李霞说,以前只知道教英语就是把一个个英语单词教给学生,于是她想尽了办法要他们记单词。可到头来学生只能说简单的单词,无法整句整句地讲。“现在我知道应该把教学的中心放在句子上。”

  希望——“有很多人在支持你们”

  温州苍南教师黄同拿这两天很激动,因为他这个普通的农村老师明天要给全县骨干教师上公开课了!两期培训过后,100位老师中的很多人开始走上家乡的讲堂,有的还与当地学校结对,推广自己在杭州学到的先进教学经验。

  来杭州的每位老师回乡后就是一颗火种,他们都怀藏着一个农村教育改造之梦。来自甘肃的陈刚说,“我们总是固执地以为,挑起中国农村教育脊梁的,不是一流的专家,也不是一流的学者,而是乡村教师。”

  资助他们的企业家说的这样一句话,给了他们力量:

  “后面还有很多人在支持你们,支持你们平凡而高尚的坚持。永不放弃!”

  本报记者俞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