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官网

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希望工程在线>机构动态>详情

父亲不肯花钱动手术却努力要让女儿上大学

来源:青年时报 发布时间:2007-07-12 14:07:55 打印 字号

  □时报记者柴鸿图文报道

  朱海燕的家里养了蚕,这个暑假里,她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摘桑叶喂蚕。如果赶上好年景,养蚕一年能有3000多元收入,她希望自己能在开学前赚点学费。

  毕业于桐乡市高级中学的朱海燕以644分的高考高分填报了浙江大学理科实验班。高考一结束,她就在为学费四处奔波了。

  14英寸黑白电视机看了19年

  朱海燕的家在桐乡市濮院镇油车桥村,这是一个清贫而温暖的家。家里有五个人,父亲朱连根右腿残疾,母亲钟建芬体弱多病,不仅要照顾父亲,还要照顾88岁高龄的老奶奶和一个12岁的妹妹。

  朱海燕说,家里拿不出钱,读不读大学只有看她自己了。

  这个贫困的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张破桌子、几把破椅子。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是1988年购买的,如今和朱海燕同岁了,这是记者在朱家看到的最值钱的东西。

  因为朱海燕的爸爸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重担压在了朱海燕母亲的身上。朱海燕说,这些年母亲在个体羊毛衫厂打零工,每月辛辛苦苦只能赚600元钱,除了要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还要为自己及妹妹付学费。

  母亲钟建芬对记者说:“女儿穿的衣服大都是亲戚和邻居给的,过年时也买不起新衣服。还好两个孩子十分懂事,从来不讨什么。”

  她是村里最出色的学子

  虽然家里穷,但朱海燕读书很勤奋,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年级第一,高中每次考试均在年级前十,高考模拟考试中还得了年级第二。

  在班里,朱海燕有着很好的人缘,同学有学习上的难题都会主动与她沟通。

  朱海燕开朗乐观,经常笑呵呵的样子。对于生活,她是这样理解的:“即使逃避,现实还是如此,还不如面对。生活再怎么难过,都是很快就能过去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朱海燕一回到家,总是帮着父母料理家务,生火、煮饭、喂猪、扫地……家里的厨房很简单,一个灶台、一块菜板,朱海燕坐在小板凳上熟练地生火,母亲钟建芬佝偻着腰费劲地在菜板上切菜。在这个厨房里,母女俩背对背各自干活,没有交谈。

  也正是在这个最简陋的厨房里,勤劳的农村妇女钟建芬哺育出了村里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学子。

  父亲腿里,还埋着一块钢板

  朱海燕的父母是典型的农民,朴实、不善言辞,经常挂着憨厚的笑容。

  父亲的右腿里,至今还埋着几年前接骨用的钢板,没取出来的原因是舍不得5000元手术费。

  四年前的一个早晨,7点多,父亲骑三轮车去上班,在一米多宽的乡间小路上,父亲被一辆对向行驶的自行车撞倒,右腿严重骨折,虽然做了手术,后来也只能依靠一副拐杖走路,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

  这次意外将这个家庭推向了贫困的边缘。近2万元医药费几乎全是问亲戚朋友借的。

  当时医生让父亲在手术第二年拿掉钢板,但这需要5000多元手术费。为了不给家里增添更重的经济压力,父亲没有去动那块埋在右腿中的钢板。

  不管多穷,也要让女儿读上大学

  多年来,父亲朱连根经常独自坐在家门口的一块石头上,石头已经被磨得很光滑,“有时候她妈出去种田,我就坐在这里等她回来。”

  在父亲眼里,拿掉钢板和筹钱供女儿上大学这两件事比起来,后者显然更为重要。懂事的朱海燕反复对记者说起一句话:“如果不用供我念书,也许父亲就能筹足钱去开刀了。”其中满是歉疚和感恩。

  “父母不图孩子能回报什么,这都是父母的责任,相信我们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朱连根说,孩子的学费是他最犯愁的,但不管多穷,都要让孩子读书。

  “爸爸的那次事故是一家人最大的不幸,但后来我获得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也体会到了同龄人体会不到的人生经验。”因为早早经历苦难,朱海燕的话显得颇为成熟,“大学毕业后,我还要供妹妹读书,妹妹学习成绩也很好。”

  “想像姐姐一样去读大学吗?”记者问快要上初中的妹妹朱艳萍。“想。”朱艳萍的眼睛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