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官网

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希望工程在线>新闻报道>详情

青年时报:爱心周末 爱心激荡的120分钟

来源:青年时报 发布时间:2006-07-31 10:07:09 打印 字号

  谨以此文,向这个城市中善良的人们致敬

  昨天上午9点半到11点半,杭州武林广场和附近延安路一带的街道上,行人们可以看到百余名身着黄衫的青年,他们都是为时报助跑学子工程而走上街头募捐的志愿者。

  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总共募集了爱心款5817.72元,从5000元到0.02元,这里的每一分钱,都是这爱心激荡的两小时的重要证明。

  这个城市的这个周末沉浸在爱心里,街道募捐几个小时后有4名热心读者冒着酷暑将17600元捐款送到省青基会。而74岁的郑老伯也是在这个炎热的午后赶到时报,要为时报介绍的贫困生捐出了500元钱。至此,昨天我们的爱心周末共募到爱心款24000余元。

  那些学习努力而学费无着的孩子们有福了,他们生活在这个善良指数很高的省份。

  那些善良的人们有福了,因为他们生活在一座充满愛心的城市里,不会感觉到孤单。

  昨天上午,由浙江大学盘石计算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组织百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会同时报招募的其他志愿者,身着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志愿者背心,在银泰、百大、连卡佛、杭州大厦、武林广场等中心街区,向沿途的路人宣传“时报助跑学子工程”助学行动,接受现场捐赠,并向捐赠者赠送当天的《青年时报》,志愿者们充满着爱心和责任心,用自己的行动投入到助学募捐活动中去,用热情的态度和微笑,用真诚的语言打动自愿捐赠者的心并赠以爱心粘贴标志。

  看到募捐箱,老外眼睛一亮

  “Project Hope!Solicits donations!”(希望工程募捐)一紧张,王昭理就忘记了如何给这次劝募活动组织一句合理的英文解释。他连续说了几个短语,可面前站着的这位老外还是一脸茫然,摸不着头脑。这时,抱着募捐箱的同伴朝这边走来,王昭理灵机一动,指着箱子告诉老外:就这个了。

  老外眼睛一亮,马上明白了什么意思,并欣然从钱包里拿出50元钱投进募捐箱。

  “没想到劝募还能这么有意思。”王昭理摸了摸满是汗水的脸,有些兴奋。

  “我们正在为那些贫困的同龄人实现梦想而努力,请您献一份爱心吧。”其实,在街头劝募的短短几小时里,王昭理的话感动了不少人。

  “希望工程你知道吗?”王昭理总是微笑着问那些由父母带着的小朋友。然后,他还要告诉孩子的父母,这是一个教育小孩的好机会。

  一位年轻妈妈听完王昭理的话,把零钱放在年幼的儿子手里,鼓励孩子献爱心。孩子看到陌生人有些腼腆,妈妈就握着孩子的手把钱投到了募捐箱中。正是王昭理的真诚,给劝募活动制造了一种别样的气氛,他手中的劝募标签贴纸很快就用光了。

  “我的每一次劝募,不成功的较少。因为这个世界上,好心人总是比较多。”王昭理说,能参加这次劝募感觉真好,因为,冒着高温的付出实现了应有的价值。

  劝募,暑期实践的完美符号

  38℃高温,骄阳似火。杭州百货大楼门口,浙江财经学院的朱允葵和他的同伴不厌其烦地向路人劝募。

  “骑车的,就不要问了。”朱允葵扯着嗓门喊话。由于10人只有一只劝募箱,这支小分队看起来有些忙乱。

  “大学生是未来的希望,帮助贫困大学生,请您献一份爱心吧。”朱允葵来不及擦汗,他瞅准每一个路人,重复着这些话。又有一对情侣被他的热乎劲打动了,大方地把50元投进了募捐箱。朱允葵从手中的贴纸上撕下一个希望工程劝募标签,细心地贴在女孩的手提包上。捐过钱的情侣拉着手离开了,朱允葵欢欣鼓舞,向同伴们打了一个漂亮的手势。

  从百大转一个弯就到了银泰百货的门口,朱允葵的校友蒋成勇正卖力地向路人劝募。

  “以前,班上组织捐赠,我总是捐得最多。”由于父母比较支持,蒋成勇有过很多捐钱的经历,但参加上街劝募活动,却是头一回。

  半个月前,蒋成勇和他的同伴一起参加了浙大盘石公司组织的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作为实践内容的最后一项———上街为贫困学子劝募,蒋成勇对此感慨不已。

  并不是每一次劝募都能成功,许多时候,即使磨破了嘴皮,还是有人会冷漠地走掉。学营销的蒋成勇说:“人家不愿意捐钱,我们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自己在表达方式上有问题。”

  劝募让蒋成勇觉得自己在干一件有意义的事。他说:“随着长大,接触世俗的东西越来越多,责任心、爱心变得少了。参加这样的劝募活动,让我重新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明白了很多东西。”暑期实践很快就要结束了,蒋成勇觉得能用参加劝募活动来画一个句号,真是相当完美。

  他也想做志愿者

  “说实话,天气这么热,昨天我还不大想来呢。但现在,觉得挺有意义的。”劝募活动快结束时,一名计量学院的女生这样感叹。

  志愿者劝募行动感染了很多人,史垒(音)就是其中之一。

  “我想参加这样的志愿者行动,要怎么办?”史垒是科技学院的一名学生,他满头大汗地来到记者面前,说出了这个愿望。原来,自早上看了时报的报道后,他就动了要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念头。

  由于劝募已经到了尾声,史垒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记者只能承诺,下次有类似的活动,一定通知他。

  “打这个电话,就能跟你们联系吧?”史垒拿着记者的名片问了好几次,他表示,很希望通过志愿者行动来锻炼自己。

  留下车费,年轻情侣把仅有的钱全捐了

  银泰百货门口,“谢谢您的爱心”,一位志愿者挥着手中的募捐箱大声说。

  虽然爱心不分钱多钱少,但人们的慷慨解囊还是不止一次地让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感动。一对大学生情侣得知是为贫困生捐款后,只留了20块钱车费,就把钱包里仅剩的40元钱悉数投进了募捐箱。这对年轻情侣也是大学生,而且家庭并不富裕。这些钱,是他们的生活费。

  把生活费捐了怎么办?女孩笑着说,以后省点,就行了。

  贫困学子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一位阿姨在捐了100元后,怎么也不愿意对记者说出自己的名字。她说:“为贫困的学生出点力,是应该的。”

  有太多的人像这位阿姨一样,默默奉献着看起来很微小的关爱。劝募中,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则这样建议———发动更多富裕家庭与贫困大学生结对帮扶。她表示,很愿意尽自己的能力给贫困大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上街劝募爱心满街飞

  9点30分,志愿者们手捧捐款箱走上街头,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了劝募活动。记者与一名志愿者一起手捧捐款箱,向每一位驻留的路人深情劝说着,1元、10元、100元不等的捐款纷纷投进箱内。第一位捐款的路人一次捐了200元,她表示钱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心想让贫困学子迈入大学校园。

  11点30分,两个小时的募捐活动很快过去,酷热丝毫没有影响志愿者们的热情,当不少志愿者捧着沉甸甸的募捐箱向集合地点汇总的时候,他们都在谈着体会和交流经验,在社会实践中亲身参与志愿活动,增强同学们的公德意识,在活动中培养了团队合作、吃苦耐劳、交流沟通的能力,尤其是人与人真诚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给志愿者们的激动和震撼,是刻骨铭心的、是无价的。

  从昨日的情况看,劝募活动比较成功,市民捐款非常踊跃。募捐箱刚拿出来,就有许多市民捐献钱物。以前的募捐活动,形式也都是固定等待别人来捐,有些被动。这一次志愿者走上街头劝募的形式,更方便广大市民了解助学内容。

  据了解,经过银行点算,当日两小时劝募获得的爱心款共计5817.72元。

  热心人好心人依旧热情

  昨天,省青基会的捐赠热线电话不断,纷纷要求查看困难学生情况,咨询办理捐赠手续。当天下午,有4名热心读者冒着酷暑将17600元捐款送到,他们表示以后还会关注时报的“助跑学子工程”,有合适的学生还要给予资助。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热心读者与4名贫困学子达成捐助意向。

  时报昨天刊登的龙泉考生杨晓娟的求学困境,有两位热心人士刘先生和金先生都致电时报热线,准备向她伸出援助之手,资助她完成学业。74岁的郑老伯专程赶到时报,将500元捐给杨晓娟,“我希望你们能尽快转交给她,我和老伴看到报道后商量,决定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给贫困学子带去一点希望。”临走时郑老伯嘱咐记者。

  “劝募多少钱不是最重要的,引导社会关注公益事业、关注贫困学子,倡导全社会献爱心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周朝博如是说。

  授人玫瑰,手有留香———时报将和您共同为贫困学子搭建一座“爱心桥”,如果您愿意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我们和浙江省青少年基金会共同推出的“助跑学子工程”,请拨打时报热线13958031100让我们为贫困学子的明天献出心中虔诚的祈祷!

  作者:时报记者柴鸿向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