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官网
30多个青川孩子不约而同写下同一个愿望:抱你,甩掉高跟鞋赤脚飞奔的老师!
□特派记者傅一览任彦蔡怀光文/摄
前文闪回
近8个月过去了,新年到了,地震灾区的孩子们好吗?
四川广元青川县关庄镇苏河乡中心小学的398个孩子,在1月3日,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新年愿望。
“5·12”地震中,苏河乡中心小学教学楼垮塌,一位二年级学生遇难,25位学生被砸伤。
地震后,398名学生坐进了由浙江省青基会、青年时报倡议发起的“浙江希望工程汶川基金”捐助的抗震希望学校中,学校的名字叫“浙江广厦抗震希望学校”。
1月2日,时报记者“圆梦三人组”踏上青川,任务是:完成这所学校398个孩子的新年愿望。
“我要感谢救过我们的好心人”、“我想要个新书包”、“我想回到教学楼上课”、“我想家里快点起新房”……我们接过一张又一张的许愿纸,手越来越重——记者将一一走入这些孩子的家中,看看他们愿望背后的故事。
苏河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源贫乏,是典型的贫困乡。
住得最近的学生离学校2公里路,最远的10多公里,许多学生徒步到校要1个多小时,走的都是一人宽的山路,手脚并用。“圆梦三人组”的记者,在寻访这些学生家庭的时候,充分体会到什么叫山路崎岖,而这些十来岁的孩子天蒙蒙亮起,就要走在这些艰险的山路上,让人心疼。
-青川圆梦行动8
看愿望纸中,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有30多个不同年级的孩子写下几乎同样的愿望。
“我想给她送条围巾”;“我想拥抱她一下”;“我希望她身体健康,永远开心”;“想跟她说一句:谢谢!”……
这个她,是同一个人——五年级的数学老师袁秀红。孩子们写愿望时,记者就在场,看他们并没有互相商量。
地震时,袁秀红从学校三楼寝室跌跌撞撞冲下来,大喊着疏散楼中的学生,又跑到对面教学楼,寻找自己所教的五年级的孩子。
她救起被压在围墙下的孩子,拉着一个头被砸伤的孩子,玩命地向前冲。
她对学生说:“老师跑不动了,要是地再晃,你自己管自己逃命。”
孩子们都清楚地记得,那天,袁老师甩掉高跟鞋赤脚飞奔的样子。
袁秀红和同是教师的丈夫,一直守在学生身边,直到事发后第三天,才找人打听自己在关庄读中学的儿子怎么样了。
老师我可以抱你吗?
郑清清
苏河乡中心学校四(1)班学生
家住苏河乡力子村郑家湾社
杨丽萍
苏河乡中心小学五(1)班学生
家住苏河乡力子村梨子坪社
郑清清的愿望纸:
我有一个愿望,是和袁老师拥抱一下,我不知道愿望能不能实现。不管怎么样,我都会试一试。因为,在地动山摇的那一天,我从楼上跑下来的时候,看见袁老师在上边(三楼)的寝室里救了好多孩子。另外,有的老师身上到处都是血,有的老师手破了,我看见了就想哭。
我还希望有两条围巾,亲手给我父亲、母亲戴上。地震后,他们天天忙着搭建房子、种庄稼,我看见他们在地里干活,眼泪都流下来了。
每当我想起老师救我们,还有爸爸妈妈干活的情景,我就想哭。
我祝福老师和那些好心的叔叔阿姨,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杨丽萍的愿望纸:
我有一个小愿望,送一条围巾给袁老师和马老师。许多次想对袁老师、马老师道一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可望着老师,哑口无言了。所以,我希望叔叔、阿姨们能帮我送一条围巾给老师,我会非常感谢你们的!
地震时,老师正在上面午休,袁老师奋不顾身把住校生全部弄出宿舍,袁老师担心我们,就跑下来看,看见我们都下来了,就又跑上去救学前班的一位学生,袁老师的腿上划伤了,她也没来的(得)及看,就把那个小女孩拉了上来,她的高跟鞋掉了,她也不管。我十分的(地)敬佩她。
郑清清家在半山腰,屋顶、木头柱子、彩条布,就是她家的全部,风一吹,呼呼作响,寒气逼人。
“山里人,习惯了,过些时候,把砖头码上家就有了。”清清爸爸呵呵地笑着,房子垮塌了,这个木架子花了8400元钱,干了两个月才搭起来的。
清清突然扑哧扑哧跑下山,抱了一堆柴火扔进火炉。
爸爸妈妈打心眼里宠着清清,自己多年没买过新衣服,可清清有件粉红色的棉袄、一双白色靴子是新的,“女子,换身衣服再拍照。不好意思啊,记者同志,我们这里不富裕,在家都穿破衣服,只有上学才换好衣服。”
愿望中,她完全没想过要为自己争取礼物。地震后,清清烧饭、洗碗、洗衣服,照顾爷爷。
“我们家七亩地,每次从地里回来就有现成饭吃。”妈妈笑着说,“记者同志,吃吃我女儿做的菜吧,腊肉炒豆芽菜、白菜汤、酸辣土豆丝,都是清清拿手的。”
老师说:打了你疼吗?
说起袁老师,清清吐吐舌头:上学期,袁老师教语文,布置了一道背诵题,第二天抽查。“我没背,跟哥哥打鸟去了,结果第二天被留堂。”清清调皮,依然没背,结果,把袁老师气坏了,抄起一把小尺子。
“老师是吓唬我的,第二天她还问我,疼不疼?”清清说,地震那天,袁老师跟平时一点也不一样,眼睛里都是泪水,高跟鞋没了,一直跑。说着,小姑娘的眼眶就红了。
“要是带你去见袁老师,你敢主动去抱她吗?”
“难为情,不过,敢的。”清清点点头。
亲口说一声“谢谢你老师”
杨丽萍的家,需跨过一条晃荡的索桥,爬几百米窄窄的石路。
“和奶奶上山打柴去了,你看,就在对面的山头上。”杨丽萍的大伯母,跑到门前悬崖边,大声喊叫,“丽萍,快点回家,有人找!”
回声荡漾在两山之间。
杨丽萍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在温州打工,一年回一次家。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她很腼腆,说话小声小气,她拉着记者在她家转了半天,满是裂痕,第二层的土墙垮塌,“奶奶60多岁了,我和奶奶住在一楼,虽然危险,但也凑合。
“你为什么不亲口对老师说‘谢谢’?”记者问她。
小姑娘脸红了:“我会紧张,害羞,就是说不出来。”
>>>圆梦行动·现场
你不是想抱抱我嘛
来吧,老师等着呢
昨天傍晚,记者通过校长赵仕平,电话联系上了袁秀红老师。
“我就在学校附近,正搬家呢!你们过来吧!”电话那头的袁老师显然正在干活,气喘吁吁。
和袁老师约好,在教学楼右侧台阶等。等候中,两个女孩子坐立不安。
5分钟后,袁老师微笑着出现了,她身上有未拭去的灰尘。
“你们两个怎么过来了,作业做得怎么样?”两个女生迅速站起来,笔直站好,表情尴尬。
记者见冷场,拿出杨丽萍和郑清清写下的心愿纸,递给袁老师。
老师摊开,认真地看,不时笑出声。
“你们都写得很好,谢谢你们!”
两个女生还是站着,不敢说话。
尴尬还在持续。
“你不是想抱抱我嘛,来吧,老师等着呢!”袁老师主动伸出双手,对着郑清清微笑。
终于忍不住,清清一下子扑进老师的怀中。
当袁老师将右手搭到学生的头上时,郑清清突然“哇”的一声,师生两人抱头痛哭。
“只要人还在,就什么都没关系!这么大的地震,我们都经历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这边两人在痛哭,杨丽萍突然对着袁老师,一个90度的鞠躬。
“谢谢老师!这么多年照顾着我,那么辛苦,给我那么多关心!”说着说着,杨丽萍也哽咽。
袁老师措手不及,赶紧转身抱住杨丽萍,给她拭眼泪。
“不要哭!老师都知道,我们不怕,什么困难都难不倒大家。我们鼓起勇气,重建家园!”
记者眼圈也红了。
10分钟,师生三人破涕为笑。
天色渐晚,袁老师理了理郑清清的衣领,拉着杨丽萍的小手,“早点回去,老师每天都想念你们!”
袁秀红说,没想到,孩子们的新年愿望居然是这个,她的内心暖得不行。
她说,从地震到现在,自己必须做并且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和同事、学生呆在一起。
温暖
>>>记者手记
温暖,不经意间到来。我们毫无准备。
杨丽萍、郑清清,两位姑娘,让我们温暖,袁老师让我们温暖。
她们流泪了,没有掩饰,孩子对老师说:“真的谢谢你。”
她们流泪了,老师抽泣着说:“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暖流,冲破了泪腺。
为孩子,为老师,为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