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官网

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希望工程在线>新闻报道>详情

希望工程青川苏河乡中心小学新校舍落成

来源:青年时报 发布时间:2009-08-28 10:08:56 打印 字号

  时报讯校园里还有建筑工人,地面上堆着各类建筑材料,看起来,似乎跟杭州不少学校一样,利用暑假装修校舍。

   事实上,它是特殊的。因为它在地震重灾区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因为它满载着浙江人的爱心。

   这是由青年时报、浙江省青基会倡议设立的“汶川基金”,出资496万元捐建的苏河乡中心小学。目前,校舍已基本完工,将在今年9月1日正式启用。

   去年年前,时报和省青基会启动“圆梦2009·为了青川的孩子”公益行动,读者给学校所有孩子带去了一份新年礼物,还积极捐款,温暖的场景历历在目。

   连线青川

   期待310张绽放的笑脸

   干净的白色墙面,明亮宽敞的教室,面对新学期就将启用的两幢新校舍,苏河乡中心小学校长赵仕平,笑声爽朗,“娃娃放假的时候还是板房,开学回来就是新教室了,肯定很开心。”

   教室,多功能室、电脑房、阅览室、食堂,新校舍一应俱全。

   赵仕平说,学校原来总共有398个学生,地震后,有些跟父母迁出苏河乡,现在还有310个。虽然舍不得离开的孩子,但想到开学时310张绽放的笑脸,赵仕平充满期待。

   而在今年1月10日前,这是赵仕平想都不敢想的场景。

   那一天,在苏河乡中心小学的操场上,团浙江省委副书记蔡永波,将汶川基金捐款交到青川县副县长王志坚的手中。“汶川基金”确定出资496万元,捐建苏河乡中心小学。这也是“汶川基金”出资额最大的一所永久希望小学。

   双胞胎兄弟的心愿

    新年前,时报和浙江省青基会还发起“圆梦2009·为了青川的孩子”新年公益行动,为这个学校所有孩子,实现一个新年愿望。

   3月21日,杭州人重达五吨的爱心,完整地送到孩子们的手中。

   李天蔚、李天柱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两兄弟是同班同学,新学期就上六年级了,“上次我们都拿了新书包,还有很多文具,暑假里不舍得用,开学了再用新的。”

   兄弟俩的家在苏河乡樱桃村曹家河,步行到学校要一个多小时。前几天,两人实在忍不住,跑到新校舍去看了看,“比我们以前的学校好多了,很漂亮。”

   李天蔚说:“在新学校里,我更要好好读书,成绩要比原来更好。”

   哥哥李天柱也说了几乎一样的话,不过他又加了一句:“有了新学校,想让它变得更美好,我们上学更快乐。”

   能在这里念书真好

   李天蔚、李天柱的妈妈伍兴容,不停地说着谢谢。

   “我们家是农民,没钱,地震一震,房子又没了,就希望孩子好好读书,不要像我们这样。”伍兴容说。

   刚地震时,伍兴容在成都双流的弟弟,曾经把两个孩子接到成都念书,“消费太高了,我们承受不起,到那里读书是不可能的。”

   前几天,兄弟俩去了新学校,听孩子说新学校造得很好,伍兴容比他们还开心,“真的谢谢你们,把学校再造起来,还造得那么好,他们能在这里念书真好。”

   虽然家里的新房还没建好,但伍兴容的声音充满希望,“孩子有书念,有出息,我们就高兴了。”

   开学礼物

   还有“爱心书屋”“梦想操场”

   校舍已基本完工,开学就能启用。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惊喜,时报和浙江省青基会还筹划了其他爱心捐助项目,如由“汶川基金”捐建的“爱心书屋”,也将伴随着校舍的落成启用。

    浙江省体育局出资2万元捐赠“梦想操场”,也将在不久后到学校。“梦想操场”将给苏河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送去篮球架、乒乓球桌等体育用品。

   将设“汶川基金·励志奖学金”

   “圆梦2009·为了青川的孩子”新年公益行动中,时报读者为苏河乡中心小学的孩子积极捐款,目前还留余44000元。

   “四川省扶贫基金会给我们捐46台电脑,另外,我们的办公器材、教学器材等,红十字会给我们列了个物品单,也会捐助。”学校最需要的东西,朴实的校长赵仕平说,学校最需要的东西都有了。

   时报与省青基会决定,用这44000元设立“汶川基金·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和帮助苏河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每年奖励一些经济困难但成绩优秀的在校学生,未来,这些遭受地震创伤的孩子上高中上大学,如果需要帮助,依然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汶川基金·励志奖学金”。

   请你也来

   参加青川孩子的开学典礼

   “学生9月1日报到,开学典礼放9月2日或3日。”校长赵仕平说。

   “圆梦2009·为了青川的孩子”的新年公益行动中,不少热心读者在捐赠时就询问,能不能由时报组织,到青川当地去看看孩子们。

   因此,时报向参与捐赠的热心读者发出邀请,一同参加苏河乡中心小学的开学典礼。

   “我要跟孩子爸爸商量一下,看谁带她去。如果我们两个时间都安排不过来,能不能由你们带些礼物过去。”读者刘文很热情。

   在经历了地震后一年的磨砺,这些还住在四面透风的房子里的孩子,如何迎接他们的新校舍,如何迎接他们新的一天,时报希望有读者和记者一起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