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官网

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希望工程在线>新闻报道>详情

一个学生一个团干一所学校的希望工程印迹

来源:浙江希望工程在线 发布时间:2011-04-14 10:04:37 打印 字号

  记者采访云湖乡中心小学的那一天,八个孩子中的两个因为意外没来上学。这是来上课的六个孩子肖像。

  从温州市区向南行,到了碧波涌动的飞云江畔,沿江边溯流而上。车行一个半小时,抵达大山环抱的文成县城。继续行驶,一路向西翻山越岭。近两个小时,抵达云湖乡中心小学。这是时报寻访希望工程20年印迹的首条路线。

  温州市文成县,是浙江在1992年首批确定的希望工程救助目标地之一。这片建设了浙江第一所希望小学的地方(详见时报2011年4月8日A8版报道《校舍在最破败时候迎来希望之光》),20年来与希望工程有着数不清的故事。现在,文成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共有两万六千余名,其中有8千多名学生得到过希望工程的结对和帮扶。

  文成寻访之始,是去探望一个在爱心哺育下成长的孤儿。而寻访的终点,是一所仅有8名学生、3名老师的希望小学:云湖乡中心小学。

  大山深处,有着更多沉默的孩子。

  一个孩子突破自己的心灵孤岛

  “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可我却唱‘世上只有外婆好’,因为我有个和蔼可亲的外婆。”在作文里写下这句话的朱鑫,是一个父母双亡的11岁女孩,一直跟随年近七旬的外婆生活。

  在温州市文成县实验二小,朱鑫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校大队部的干事、校文学社成员,大家公认的好学生,和其他全面发展的孩子一样充满勃勃生机。

  但朱鑫仍然是特别的。她身穿的毛衣、背着的书包、使用的文具,全都来自好心人的馈赠。和压岁钱过万的城里孩子不一样,朱鑫身上没有零花钱。只有一次,朱鑫向外婆开口,要了五毛钱。她说,那是在一个特别热的夏日,实在难以抗拒放学路上冰棍的诱惑。

  四岁和六岁,先后失去父母,朱鑫对双亲的记忆一片空白。现在,朱鑫跟外婆和舅舅一家生活。外婆领取的低保、舅舅的帮衬,对朱鑫的成长仍远远不够。在文成团县委的组织之下,温州永强机场的工作人员林小敏和朱鑫结了对。

  每个月,朱鑫都会写信给“林阿姨”。她最喜欢的书《平凡的世界》,还有她最喜欢的粉红色棉袄,都是林阿姨送来的。

  外婆胡月娥打开了衣柜。里面从大到小,依序挂着五六件棉袄,“都是好心人送的,”外婆说,这些衣服能让朱鑫从小学穿到高中。但是,“不知道她能不能念到高中。”外婆低声叹气,流下了眼泪。

  “朱鑫这样的孩子,除了经济上的帮助,还需要心理方面的辅导和关爱,这是过去经常被忽略的。”文成团县委副书记、少工委主任,同时又分管希望工程工作的周智华感叹道。这一结论不仅来自对朱鑫的观察,也来自他的成长经验。

  上世纪90年代,周智华在文成县西坑中学读初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几乎辍学,后来在学校团委的帮助下,与温州市横渎中学一个班级结对,在他们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在文成中学读高中时,周智华被校团委列为重点资助对象。

  周智华记得,在高中,每次资助都是低调地进行。领取了助学金后,校团委书记李向阳会和他聊上好一会儿天,“了解我在想些什么”。周智华的许多同学,很长时间里都不知道他是希望工程的帮扶对象。

  最近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周智华跑遍了文成的希望小学。朱鑫生活在县城,除了她,周智华还发现许多纯粹的农家孩子,因为与外面世界隔绝以及教育资源相对缺失,成长的空间十分局限。许多家庭大人外出打工,孩子留守深山,对他们心灵的关怀难以顾及。

  一个团干反哺希望工程的乡村之路

  一所学校八个学生三个老师的留守

  云湖乡中心小学位于云湖乡龙湖村吴头垄,由一幢白墙黑窗的三层楼房、一片绿油油的草坪组成。三层楼共27个房间,但只有8个学生和3个老师。

  2000年,原来双溪、汇溪两乡撤并建成温州市共青团希望小学,即现在的云湖乡中心小学。一度这里有100多个学生,后来逐年减少。有能力的家庭将孩子送去黄坦镇或者县里念书,校长叶明川说:“留下来的孩子,家庭都有困难。”8个孩子,目前只有两个母亲尚在,其他孩子的母亲,有4个出走,一个亡故,一个生病。

  卫生保健室里面有三台旧电脑,计算机课上,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打字。还有一个放着药品和药棉的柜子。图书室里堆满了上世纪90年代的书籍。叶明川说,质量相对好一些的图书,都被送到黄坦镇中心小学了。

  这所学校,到处是活力消散的痕迹。

  云湖乡小的3位老师,分别是校长叶明川、数学老师吴建标和语文老师吴月如,他们倾尽所能,帮孩子们开了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常识、体育、美术、音乐、生活劳动等课程——除了英语课。叶明川说,原来的英语老师、同时也是校长的郑秀青因为营养不良引起并发症被调走了。

  三位老师都说,学校未来肯定要被撤并到黄坦镇小学,“这是迟早的事”,但是,没有任何人告诉他们时间表。目前他们能做的,只有继续守住这所学校。